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中记载了数次秦皇求仙的活动。最早一次是始皇二十八年(公元前219),齐人徐市等上书说海中有蓬莱、方丈、瀛洲三座神山,上有仙人居住,请求始皇给予童男童女一同前往。此次求仙活动是徐市请奏而不是秦始皇主动下令的。而到了始皇三十二年(前215)时,秦始皇主动派遣燕人卢生等人去东海寻找羡门、高誓两位仙人,并且明确记载是为了“求仙人不死之药”。
始皇三十五年(前212),卢生告诉秦始皇,要想成为水火不侵、与天地久长的“真人”,就不能让外界知道自己的行踪,这样才能求得不死之药。秦始皇听取了卢生的建议,自称“真人”,而且把咸阳周边二百里的宫观都用复道连接起来,完全隐秘自己的行踪,可谓是言听计从。
三十七年(前210),距离徐市第一次提出入海求仙已经过去近十年,方士们一无所获,而且花费颇多。为了避免被秦始皇治罪,他们谎称已经找到了蓬莱仙药,但是被大鱼阻挡不能取到。始皇命令善渔之人入海捕大鱼,甚至亲自出海。除此之外,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还记载徐福伪称见到了海中大神,但是由于礼薄而不得取延年益寿之药,以此向秦始皇索要男女三千人和百工、五谷等,入海不归。
从文献看,秦始皇的求仙活动都是在统一后进行的。最初是徐市等人主动提出寻找仙人,始皇应允,还没有明确提到寻找神药之事。这可以看成是战国晚期东方沿海各国寻仙传统的延续,在战国时期沿海各国就已经有了寻仙的活动,“自威、宣、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、方丈、瀛洲。此三神山者,其傅在勃海中,去人不远……”。
而秦始皇后来派出的历次入海寻仙,都是明确表示以寻找不死的仙药为目的。对这些方士所提出的各种要求,始皇也都一一应允,直至卢生、侯生等人逃亡之后,秦始皇依然听信方士的说法,亲自出海。可以说,越到始皇执政的晚期,他对仙药仙人之事越痴迷。秦始皇一边数次听从术士的话,派遣他们去东方蓬莱寻找仙人仙药,另一边又耗费国家巨大财力人力投入到自己陵寝的建设工程当中,这两个方面是具有相当的矛盾的。
其中的原因,我们认为一方面是始皇对于术士们所描绘的“蓬莱仙岛”和“真人”生活的追求与向往。但是毕竟术士们所描述的是属于东方“蓬莱体系”的神仙世界,和传统意义上周秦更熟悉的西方“昆仑体系”神仙世界有着很大的差别,秦始皇对于这些比较陌生的神仙仍然抱有一丝疑虑,所以另一方面他也并没有停止丽山园的建设,而是在两个方向同时进行。
秦始皇如此急切地想要取得不死之药,不惜花费巨额金钱、动用军队,愿意舍弃“朕”的自称,唯一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只有秦始皇本人的生死观发生了变化。他不再把“死亡”看做是一个小小的转折,而是把死亡看做是一个段落的结束,甚至是属于自己的这个时代的终结。
从战国中晚期一直持续到西汉,是中国文明发生巨变的一个时期,宇宙观由先秦的“四方中心”发展到汉文明时期的“阴阳五行相生相克”的转变,秦始皇生活的时期正处在这一变化中,显然这个转变过程还没有完成。